笔趣阁 - 耽美小说 - 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86

分卷阅读286

    矩地坐在小几对面,双手平放膝头,凝然不动。

“陛下--何出此言?”

“你看看吧。”元绍抬手将帛书递了过去。光润菲薄的丝绢摊在他掌心,被窗缝里透进来的夜风一吹,其中一角蓦地扬起,而后又飘飘荡荡地从指尖垂落下去。几乎是同时,凌玉城笔直地站了起来,双手伸出,端端正正地托在了帛书下方。

以前从来不是这样的。元绍有些惘然地凝视着那双手--以前,凌玉城根本不会起身,充其量伸一下胳膊,两个指头一拈,把军报抽过去了事。甚至有时候会干脆斜倚在他身边,就着他的手里一起看,嫌看得不方便了,还要碰碰他胳膊手肘,示意他把东西挪上一挪……

而不是,毕恭毕敬地站起身子,双手来接。

一晃神的工夫,他的拇指已经重新按住了丝帛一角,而没能顺利接过军报的凌玉城已经收回了手去,在原地垂手肃立。这时候再递一次已经刻意了,元绍强忍着没有皱眉,抬手虚按,示意凌玉城落座:“肃罗吕光羡,你知道多少?”

“落雕都督么?”哪怕是连续多少天没能睡好,又半夜被拉起来看军报,仍然不能阻止凌玉城的目光立刻亮了起来:“十七岁成名,历任肃罗国大将军、太保、左丞相,执掌肃罗十万大军,四十年用兵未尝一败--”

元绍听到一半已经想笑了。如果是他,提到吕光羡第一个想起的,肯定是三朝元勋,一门贵盛,女为皇后,子尚公主,举国兵将悉出门下……而在凌玉城眼里,这些人臣顶点的荣华富贵,都赶不上那十七岁少年的一箭落雕,赶不上,四十年铁血征战,赫赫威名。

肃罗,那个大凉东北方向的国家,正因为有那个人,才一直屹立于当世,没有变成大凉的国土一角。

然而这笑意也仅仅是一闪。凌玉城眼底的亮光也渐渐暗了,在帛书上凝注片刻,再抬起来时,已经多了几分惊异:

“陛下怎么突然提到此人?”

“他死了。”

轻飘飘的一句话,并不比倏然被夜风卷起,又静悄悄落在地面的丝绢更重。凌玉城却是一震,想要俯身去拾,肩膀一动却又停住,怔怔地听着元绍端起茶水轻轻啜了一口,而后放低声音,慢条斯理地补了一句:

“……满门抄斩。”

“肃罗国主,自毁长城。如今吕氏满门全灭,只有他年方七岁的小孙子,被死士护着投奔我大凉而来,目下已经越过了关境——如今肃罗门户大开,你可愿为朕,提兵北上,开疆拓土?”

灭国之战这么大的事儿,当然不可能由元绍一言而决,也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寂静无人的深夜里,用“放你出去散散心”的口吻,就定下了领兵的主帅。

但是,一封足以半夜叩门送进宫禁的军报,在第二天的朝议上,优先级别也是第一位的--七八个大臣头碰头地商量了一下,又把能够调出的兵力、物资合计了一遍,太阳还没有彻底落下地平线,元绍就在紧急起草的圣旨上签了自己的名字,而后双手捧起玺印,端端正正地印了下去。

天与不取,反受其咎。

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以不抓住?而且肃罗又不是那种出名能打的国家……那个国家的问题是地势偏僻寒冷,一旦拖进持久战,到了冬天就只能乖乖败退……没看前朝曾经三征不成,结果反而丧师灭国么?

但是大凉的优势是什么?不是那些慢慢腾腾,一天走不了五十里路的步兵!是骑兵!是千里奔袭!一人双马甚至三马的长途奔袭,眨眼工夫,就到了你家大门口,踹破房门进来了!

况且大凉从来不是什么讲究王者之道、讲究师出有名、讲究温良恭俭让的国家!从铁勒族崛起的头一天起,刻在它骨子里的就只有扩张!

至于补给?辎重?不方便带,还不方便抢么?孙子兵法里都写了“因粮于敌”,更何况大凉的骑兵里,就有专管抢东西的那个序列!正式编制!

于是,徐徐下沉的血红残阳中,凌玉城单膝跪地,从元绍手中接过他刚刚解下的长剑,郑而重之地系在了自己腰间。

和上一次巡游途中的出兵不一样,和上上一次假作负气离开,而后潜入虞夏的征战不一样,这一次,凌玉城是在所有军国重臣的观礼之下,从元绍手中接过天子剑、也接过节制诸军,调用一切所需资源的权力。

“阃以外,将军制之。”

简简单单一句仪式性的命令之后,凌玉城起身、倒退,铠甲铿锵,肃然一礼:

“但有所命,无所不从!”

黑云漫卷,扬长而去。

自昭明殿自承天殿,重重宫门次第而开,接着,在凌玉城背后,一层一层地依次合拢。

遮断了猎猎的旗帜和翻飞的披风,也遮断了,元绍始终凝望,不曾稍离的目光。

凌玉城在京城只留下五百卫队。这点人马,刚够勉强维持军府和庄园的正常运作,外加值守禁宫西华门,确保凌玉城的军报能第一时间送入宫中。他携着近身护卫一路向东北疾行,直接扑进了广武卫的辖地,而集结完毕的玄甲卫也奉诏北上,在大军出关之前,将将赶上了主帅的步伐。

这一役,玄甲卫精锐尽出。凌玉城八千旧部带去五千,从青州当地招募的青壮三千,俘虏的海西野人中简拔了四千人,另外再从年初俘虏的北蛮丁壮里,矮子挑高个地紧急拎了三千人出来。浩浩荡荡一万五千人,调空了凌玉城的大半家底,只在偌大的青州留下维持秩序的最基本力量。

而这股铁流还在行进中继续壮大。出京不久,广武卫的一万兵马便立刻汇合上来,随着玄甲卫奔驰出关,沿着海岸线向东北疾行——八百里之后海岸线折而向南,转折点上最繁华的重镇襄平城里,白山卫、黑水卫各自五千骑兵已经厉兵秣马,静静相待。

连凌玉城花了两年心思羁勒安抚的海西野人,也勒紧裤腰带挤出两千号人来,昼夜兼程赶到了襄平。

去老林子里吹号集人的海西族酋们是这样说的:“跟着大人去抢,准没错儿!一抢一个准!”

将近四万出身互异、来历各别,连语言也没办法相通的大军,就这样在肃罗国的国境之外,集结到了凌玉城的麾下。

旌旗猎猎,浓烈到刺目的蓝天下,凌玉城挽缰伫马,看了一眼城下浩浩荡荡的大军,便将目光投向了南方,那天际尽头尚不可见的肃罗国都。

兵过一万,无边无沿。兵过十万,扯地连天。此刻他麾下的军队虽然还不满四万,然而都是骑兵,甚至大部分一人双马的缘故,行军起来,仍然前不见首,后不见尾。

这一程,足有三千里之遥。

三千里啊。自京城到襄平,哪怕军报八百里加急、快马报入宫中,也足足花了四天四夜的时间,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