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40
坚定。
“就算小子再怎么保证自己会对考场中的事守口如瓶,诸位大人也都不会相信。您几位死乞白赖的非要定下一门婚事,就是想把小子绑牢了,是否?”
“是。”
“那如果有另一条路,即使不用联姻也能把我们绑到一块,甚至可以绑得更加结实,更加密不可分,诸位大人愿不愿意考虑?”
“有话快说,有屁快放,你别在这故弄玄虚。”满屋子一省大员,被一个毛头小子牵着鼻子玩,这搁谁身上也不能好受。若是可以,这些大人真恨不得一人一口,把眼前这小王八羔子咬死算了。
赵秉安一点也不恼,嘴角甚至还勾出一丝浅笑。他渐渐收起自己满身钢刺,转而用一种平缓温柔的语调开始蛊惑人心。
“东宫殿下虚怀若谷,求贤若渴,诸公若能投奔于其麾下,那咱们就是同一阵营的人了。想想看,届时就算小子想反悔,恐怕太子殿下也不会答允吧。”
“诚王已被削爵圈禁,诸公觉得还有谁能挡在太子的路上,只凭那不成气候的魏康之流吗?各位大人可要想好了,摆在诸位面前的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良禽择木而栖,只要大人们点头,殿下那边由小子亲自牵线。永安侯府与东宫的关系,举世皆知,小子坑谁,都不会坑害太子殿下。”
“住嘴!”孟薛涛眼皮子一下接一下的跳,这个混账东西,他不仅想拆了河北政局,还想忽悠这些人去做自己的踏脚石啊。
东宫储位日稳不假,可东宫底子薄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。眼前这些官员牵扯到陇西小半世家,一旦他们投了东宫,那河北顷刻就一分为二。蔡川廷背后站着沈一鸣,这小子身后站着东宫,两派若是利益一致还好,否则,河北再无片刻安宁。
河北这地方能让人惦记的就那一样东西——粮道。这个蔡川廷绝不会让,可东宫也绝不会放过那么大块肥rou不吃。北疆五十万大军,搁在哪都是一个压倒性的砝码,傻子才会轻易放手。
这小畜生空手套白狼,手段太高了。
眼看就要把人说动了,赵秉安岂会因为孟老头一句话就停下。他再接再励,继续蛊惑着。
“从龙之功近在眼前,诸位大人还在犹豫什么,只要有了太子殿下做靠山,区区十几个士子算什么,就算将来事发,不是还有一个年处仁背锅呢吗,有殿下在,总会为诸公转寰的。”
“可谁又能保证你说的话是真的,若是你出去之后翻脸不认人了怎么办?”
这就是心动了,赵秉安脸上的笑意更真诚了三分。
“明诚愿立契为凭,与诸公相督。河北之事,一式两份,诸公存留一份,发往东宫一份,如何?”
“那得由你来做主契人。”
“明诚之幸!”
陇西士族也不是铁板一块,邵关两家在京城沾尽了便宜,实力稍弱一筹的何、凌两家瞧着眼红却只能窝在老家跟人后面拾点牙慧,心里怎么能平衡。赵秉安是东宫心腹,要是能经由他成为东宫一党,那日后说不定何凌几家也能把政治舞台搬到京城去,再不济,有太子在,眼下这灭门之祸的风险也能大降。
二十多高官里除了陇西本土士族,便是蔡川廷门下的人,他们倒不想投向东宫,可眼下被情势裹挟着,也没有别的路走了。
旁边的案几上摆着的笔墨原是让赵秉安写婚书用的,现在用来立契书倒也便宜。
潇潇洒洒半卷行书,赵秉安将考场发生之事润色了一下,捡着要命的几个地方记了下来。
围观他立契的河北高官脸色都不大好,因为这份陈情写的太客观,将来在太子跟前恐怕不怎么好看。可大家也知道,这种时候,说的越清楚越好,否则将来太子两手一摊,来个敷衍搪塞不认账,他们哭都没地哭去。
一刻钟,赵秉安就结了笔,随后直接在右下角签下了自己的大名,指印盖全,这在诸多大人眼里,就是铁板钉钉上了船,跑不了了。
剑南巡抚带头签字,后面十几位大人不管情不情愿,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
瞧着这半拉人名,赵秉安真是心里都要乐开花了,不过先不急,那边还有两个没有收拾呢,等他把这帮人都搂进了网,看他不往死里坑!
“文大人,签了吧。”
“本官乃堂堂通政使,怎能受你一小儿胁迫,这契纸,本官绝不会签!”通政使投了东宫,这件事要是让乾封帝听见一点风声,文家上下估计都难以保全,就连太子,也免不了吃挂落。
赵秉安自然知道这点,可他又不是文濂,干嘛替文家老幼cao心。今儿这“供状”他签也得签,不签也得签。
在场的其他人也是这个想法,说好的休戚与共,怎么事到临头你又撂挑子了。
高台上的气氛一时变得十分怪异,众人隐有将文濂孤立在外的架势。
“从清,签了吧……”这群蠢货已经被那小畜生忽悠傻了,现在谁挡着他们举东宫这面大旗,谁就是他们的生死仇人,孟薛涛在河北是有一些压箱底的势力,可其中一半都神隐在地方,剩下的也不是这些人的对手,这种情况下护着自己尚有些困难,更别提多看顾一个文濂了。
“就是,文大人,识时务者为俊杰,你确实是通政使,天子近臣,可您别忘了,那得是在您能平安走出河北的前提下。现在,签了这个,明诚请诸位世叔恭恭敬敬的送您出去,要不然,恐怕不久后小子就要给您发丧了。”
“赵秉安!你胆大包天!”
“您又不是现在才知道,别嚷嚷了,终究是要签的,强撑着做什么呢,早签早利索。提醒您一句,底下围着近百厢军呢,您比我,更出不去……”
文濂猛地扫向河北这些官员,他刚才同意调兵是为了排查内jian,为何赵秉安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——这些人是冲着他来的。
任重有些心虚,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,他围楼也是怕这位主考官不开窍,哪成想这会儿突然被赵秉安戳破了自己的小心思。
“你们,你们……”
“赵公子说的对,既然大家都坐在一条船上,那文大人签了这约也没什么,除非您还想着要把自己个撇出去,那咱们可都不能答应!”
“就是,风险一起担,谁也别想独善其身。”赵秉安那样的身份他们前头都敢想法儿弄死,这文濂要是最后实在顽固不化,那也只能豁出去了。
“文大人,签了吧,别再执迷不悟了。”
任重上前搀起满脸仓惶的文濂,将他一步步架往案几处,剑南巡抚将笔沾饱了墨水,随后一言不发的塞进了文濂手里。
瞧见文濂右手抖的不成样子,赵秉安一把握住了他的官袖,狠狠的捏紧,直到他觉得正常了才松开手,让文濂一笔一顿的签下了名字。
“就算小子再怎么保证自己会对考场中的事守口如瓶,诸位大人也都不会相信。您几位死乞白赖的非要定下一门婚事,就是想把小子绑牢了,是否?”
“是。”
“那如果有另一条路,即使不用联姻也能把我们绑到一块,甚至可以绑得更加结实,更加密不可分,诸位大人愿不愿意考虑?”
“有话快说,有屁快放,你别在这故弄玄虚。”满屋子一省大员,被一个毛头小子牵着鼻子玩,这搁谁身上也不能好受。若是可以,这些大人真恨不得一人一口,把眼前这小王八羔子咬死算了。
赵秉安一点也不恼,嘴角甚至还勾出一丝浅笑。他渐渐收起自己满身钢刺,转而用一种平缓温柔的语调开始蛊惑人心。
“东宫殿下虚怀若谷,求贤若渴,诸公若能投奔于其麾下,那咱们就是同一阵营的人了。想想看,届时就算小子想反悔,恐怕太子殿下也不会答允吧。”
“诚王已被削爵圈禁,诸公觉得还有谁能挡在太子的路上,只凭那不成气候的魏康之流吗?各位大人可要想好了,摆在诸位面前的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良禽择木而栖,只要大人们点头,殿下那边由小子亲自牵线。永安侯府与东宫的关系,举世皆知,小子坑谁,都不会坑害太子殿下。”
“住嘴!”孟薛涛眼皮子一下接一下的跳,这个混账东西,他不仅想拆了河北政局,还想忽悠这些人去做自己的踏脚石啊。
东宫储位日稳不假,可东宫底子薄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。眼前这些官员牵扯到陇西小半世家,一旦他们投了东宫,那河北顷刻就一分为二。蔡川廷背后站着沈一鸣,这小子身后站着东宫,两派若是利益一致还好,否则,河北再无片刻安宁。
河北这地方能让人惦记的就那一样东西——粮道。这个蔡川廷绝不会让,可东宫也绝不会放过那么大块肥rou不吃。北疆五十万大军,搁在哪都是一个压倒性的砝码,傻子才会轻易放手。
这小畜生空手套白狼,手段太高了。
眼看就要把人说动了,赵秉安岂会因为孟老头一句话就停下。他再接再励,继续蛊惑着。
“从龙之功近在眼前,诸位大人还在犹豫什么,只要有了太子殿下做靠山,区区十几个士子算什么,就算将来事发,不是还有一个年处仁背锅呢吗,有殿下在,总会为诸公转寰的。”
“可谁又能保证你说的话是真的,若是你出去之后翻脸不认人了怎么办?”
这就是心动了,赵秉安脸上的笑意更真诚了三分。
“明诚愿立契为凭,与诸公相督。河北之事,一式两份,诸公存留一份,发往东宫一份,如何?”
“那得由你来做主契人。”
“明诚之幸!”
陇西士族也不是铁板一块,邵关两家在京城沾尽了便宜,实力稍弱一筹的何、凌两家瞧着眼红却只能窝在老家跟人后面拾点牙慧,心里怎么能平衡。赵秉安是东宫心腹,要是能经由他成为东宫一党,那日后说不定何凌几家也能把政治舞台搬到京城去,再不济,有太子在,眼下这灭门之祸的风险也能大降。
二十多高官里除了陇西本土士族,便是蔡川廷门下的人,他们倒不想投向东宫,可眼下被情势裹挟着,也没有别的路走了。
旁边的案几上摆着的笔墨原是让赵秉安写婚书用的,现在用来立契书倒也便宜。
潇潇洒洒半卷行书,赵秉安将考场发生之事润色了一下,捡着要命的几个地方记了下来。
围观他立契的河北高官脸色都不大好,因为这份陈情写的太客观,将来在太子跟前恐怕不怎么好看。可大家也知道,这种时候,说的越清楚越好,否则将来太子两手一摊,来个敷衍搪塞不认账,他们哭都没地哭去。
一刻钟,赵秉安就结了笔,随后直接在右下角签下了自己的大名,指印盖全,这在诸多大人眼里,就是铁板钉钉上了船,跑不了了。
剑南巡抚带头签字,后面十几位大人不管情不情愿,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。
瞧着这半拉人名,赵秉安真是心里都要乐开花了,不过先不急,那边还有两个没有收拾呢,等他把这帮人都搂进了网,看他不往死里坑!
“文大人,签了吧。”
“本官乃堂堂通政使,怎能受你一小儿胁迫,这契纸,本官绝不会签!”通政使投了东宫,这件事要是让乾封帝听见一点风声,文家上下估计都难以保全,就连太子,也免不了吃挂落。
赵秉安自然知道这点,可他又不是文濂,干嘛替文家老幼cao心。今儿这“供状”他签也得签,不签也得签。
在场的其他人也是这个想法,说好的休戚与共,怎么事到临头你又撂挑子了。
高台上的气氛一时变得十分怪异,众人隐有将文濂孤立在外的架势。
“从清,签了吧……”这群蠢货已经被那小畜生忽悠傻了,现在谁挡着他们举东宫这面大旗,谁就是他们的生死仇人,孟薛涛在河北是有一些压箱底的势力,可其中一半都神隐在地方,剩下的也不是这些人的对手,这种情况下护着自己尚有些困难,更别提多看顾一个文濂了。
“就是,文大人,识时务者为俊杰,你确实是通政使,天子近臣,可您别忘了,那得是在您能平安走出河北的前提下。现在,签了这个,明诚请诸位世叔恭恭敬敬的送您出去,要不然,恐怕不久后小子就要给您发丧了。”
“赵秉安!你胆大包天!”
“您又不是现在才知道,别嚷嚷了,终究是要签的,强撑着做什么呢,早签早利索。提醒您一句,底下围着近百厢军呢,您比我,更出不去……”
文濂猛地扫向河北这些官员,他刚才同意调兵是为了排查内jian,为何赵秉安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——这些人是冲着他来的。
任重有些心虚,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,他围楼也是怕这位主考官不开窍,哪成想这会儿突然被赵秉安戳破了自己的小心思。
“你们,你们……”
“赵公子说的对,既然大家都坐在一条船上,那文大人签了这约也没什么,除非您还想着要把自己个撇出去,那咱们可都不能答应!”
“就是,风险一起担,谁也别想独善其身。”赵秉安那样的身份他们前头都敢想法儿弄死,这文濂要是最后实在顽固不化,那也只能豁出去了。
“文大人,签了吧,别再执迷不悟了。”
任重上前搀起满脸仓惶的文濂,将他一步步架往案几处,剑南巡抚将笔沾饱了墨水,随后一言不发的塞进了文濂手里。
瞧见文濂右手抖的不成样子,赵秉安一把握住了他的官袖,狠狠的捏紧,直到他觉得正常了才松开手,让文濂一笔一顿的签下了名字。